汇聚京沪疼痛专家 天津打造疼痛诊疗新高地
中新网天津新闻11月2日电 以“无痛人生,拥抱健康”为主题的世界镇痛日高峰论坛2日在天津举行。论坛聚焦中低收入地区疼痛管理、科研与教育等议题,汇聚业内专家共商疼痛诊疗发展新路径。期间,禾普疼痛康复(天津)诊疗中心正式开诊,致力为公众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的疼痛管理服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图为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行业共识:疼痛管理是“健康中国”重要一环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人数已超过3亿,而公众认知不足与诊疗碎片化问题仍然显著。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疼痛专委会主任委员马柯指出,疼痛本身应被视为一种独立疾病,推动疼痛学科从边缘走向临床主干科室成为当前关键任务。他强调,疼痛诊疗应逐步转向“诊断—微创治疗—康复管理”一体化模式。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郝德明表示,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导下,疼痛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与人性化发展至关重要。他指出,社会办医机构具备机制灵活、服务体验好、模式创新力强等优势,在疼痛等需多学科协作和长期健康管理的领域,能够有效补充公立医疗体系,共同构建疼痛诊疗新格局。
论坛期间,还专门设置了中低收入地区疼痛管理专题研讨。与会专家从政策、临床、科研及教育多维度建言献策,形成共识:应持续推进疼痛学科建设,将慢性疼痛作为独立疾病进行科学管理,切实帮助患者实现“无痛人生”。
专家资源汇聚 探索“疼痛+康复”新模式
据悉,新落成的禾普疼痛康复(天津)诊疗中心整合了来自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及天津本地多家医院的专家资源。中心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前常委郑宝森教授表示,将依托全国医生集团建立“多对一”会诊机制,并遵循“能简单不复杂、能保守不微创、能微创不手术”的治疗原则,确保医疗质量。
该中心构建了诊疗、培训、会诊与康复“四大中心”协同体系,重点推行“疼痛+康复”一体化服务闭环,在微创干预后积极衔接康复训练,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禾普疼痛医疗集团总院长岳剑宁在论坛上介绍了“精准诊断、阶梯治疗、全程康复、主动健康”四位一体的技术体系,强调从整体健康观念出发,构建长期管理范式,实现从“治病”到“育人”的转变。
禾普医疗创始人党靖东表示,其创立初心源于“疼痛不应被忍受,健康理应被拥抱”的理念。他透露,计划于明年在全国建成100家连锁诊所,构建标准化疼痛康复服务网络,使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地区。天津中心将作为华北地区旗舰机构,为全国网络输出经验与人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