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2-23122177、13132550786  投稿邮箱:zxstj2020@126.com
天津分社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中新记者看天津

金水桥畔的哨兵 王贵庆:守卫开国大典是我一生荣耀

时间:2021-10-14 12:53:53 新闻热线:022-23122177 来源:中新网天津

  中新网天津新闻10月14日电 题:金水桥畔的哨兵 王贵庆:守卫开国大典是我一生荣耀

  作者:张少宣 摄影:王在御

  说起荣耀这个词,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是厚德载物,是位高权重,抑或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千个人或许有着一千种答案。但如果你将这个为题抛给一位经历过战火,见证了新中国从无到有,开国建立的老兵。不同的言语,各种的经历,他们却有着同一个答案——所谓荣耀,就是战场上的无惧,铸就起五星红旗的飘扬。

  重阳见老兵,不忘报国人。王贵庆,就是这样一位老兵。今年已经93岁高龄的他,荣立过个人三等功,军戎一生,从战争时为前线做后勤保障运送物资,到新中国成立后选调后方在机关主管财务直至离休。当我们问他:时至今日,您脑海中最鲜活的记忆是什么时。他说道:“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当天,我就站在金水桥畔负责天安门的保卫工作。那天的场景,每一个画面我都记得。”

记者现场采访老兵王贵庆 摄影 王在御记者现场采访老兵王贵庆 摄影 王在御

  新保安战役炸弹在耳边炸响

  18岁,在时代的感召下,王贵庆参军入伍。他还记得当时在学校里老战士给学生们讲解放区的故事,讲新中国即将迎来的曙光。怀抱着一腔热血,王贵庆被分配到了华北军区后勤保障部,他说那时候他所在的部门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兵站部”,负责的就是向前方运送急需的武器弹药和物资支援。

  1948年在平津战役第一仗的新保安战役中,王贵庆和战友们为了给前线部队运送粮草物资,与敌人斗智斗勇,和当地民兵默契配合,屡屡更换运输路线躲避敌军突袭。“我现在有一只耳朵完全听不到声音,就因为当时在运送物资过程中,敌人的一枚炮弹正好落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当炮弹在我们耳边炸响时,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保护物资,当我们把物资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就算是那时候也没有一点畏惧。都是不到二十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心中的信念就是要将物资送到前线作战的战友手中。沿途条件很艰苦,但是我们握着手中的‘土枪’,就觉得能和敌人的飞机大炮抗衡,从未害怕。”

  类似的险象环生,还发生在王贵庆参加淮海战役期间。受上级安排,王贵庆带领一个排的战士,负责运输专列的安全保障。为了躲避敌人的侦查,火车夜间从北京出发,王贵庆率领战士们吃、住在车厢里,旁边就是运送的枪炮弹药。“那时候因为条件有限,炮弹都摞在一起,有时火车一颠簸,就会散落下来,十分危险。”不仅如此,一路上王贵庆还要紧盯周边的安全情况,随时同时通过电台了解铁路沿线的敌军布防调动,一周的时间里日夜兼程,战士们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当列车终于平安抵达徐州车站,与兄弟部队成功完成物资交接时,王贵庆说自己一点都不觉得累。

王贵庆老照片及所获荣誉 摄影 王在御王贵庆老照片及所获荣誉 摄影 王在御

  亲历开国大典守卫金水桥畔

  参军期间,王贵庆因为被选调参加过随营学校的学习,政治思想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1949年,20岁的王贵庆在当时的华北军区机关负责后勤工作,精神干练的外形加之突出的工作成绩,10月1日开国大典当天,王贵庆被选派到金水桥站岗执勤,负责天安门安全保卫工作。

  “当我得知自己能在开国大典当天在天安门站岗时,兴奋得一夜没睡好觉。由于提前接到消息,为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开国大典的时间被推迟到下午3点。但是我们早晨6点就已经站到了岗位上,为的就是随时发现敌情,若有突发变故,第一时间应对。”在王贵庆的记忆中,当天他负责守护天安门东面一侧,随身带的只有干粮,为了避免离岗甚至连水壶都没带,就那样笔直地伫立在金水桥畔,目光如炬,身形如松,一站就是一天的光景。“那时候年轻,除了兴奋一点都不觉得累。下午当游行的队伍在我们面前经过时,虽然我也高兴得想跳起来,但我更知道自己的职责。只有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大家才能更加尽情地狂欢。”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王贵庆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那是发自内心的骄傲与自豪,腰板儿挺得更直,胸膛里涌动着澎湃的激情,远看却如劲松一般傲然直立。这就是开国大典当天金水桥畔的哨兵,尽管内心狂热,我自岿然不动。是信念的支撑,是使命的坚守,更是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发自内心的自信使然。

  王贵庆还记得,当晚间人们在广场上大联欢时,他们也终于可以走下岗哨,加入人群。“那时候我和大家一起跳舞、唱歌,呜啦啦的歌声响彻在天安门上空,那就是我心中祖国最美的样子。”

王贵庆夫妇与街道工作人员合影 摄影 王在御王贵庆夫妇与街道工作人员合影 摄影 王在御

  心系祖国军人天性伴随一生

  1960年入党的王贵庆,一生都未舍那骨子里军人的天性。一心为民,心系国家。多年来,王贵庆和老伴儿耿树荣始终热心公益事业。玉树地震、西南五省干旱、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后,他们累计为灾区捐款数千元。老两口还主动照顾社区低保户,几年来累积捐款捐物也千元有余。不仅如此,一直以来王贵庆夫妇还坚持资助多位困难学生。每月购买鸡蛋、猪肉、鲜奶等食品到家看望孩子们。每逢春节还会捐出500、800元不等的助学金。自2012年开始,每年还会再拿出2000元作为困难学生的鼓励金。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二人又在第一时间来到解放路社区,从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拿出一万元捐款,只说了一句“祖国需要,我责无旁贷。”

  不仅如此,热心公益的王贵庆在平时还是闲不住的社区志愿者。曾经社区里的黑板报、逢年过节的春联、福字都是他一手包办。2006年年初,在学习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指示后,王贵庆自己购买黄纸为十八层楼写了宣传展牌,让居民在上下楼间都能受到教育;在社区为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做筹备工作时,王贵庆又不辞辛苦用几天的时间写完了一幅5米长卷的小楷毛笔字画;今年建党百年之际,他再次挥毫泼墨,为党的生日献上墨宝,他说自己现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得益于各种政策对老兵的优待。“至今我每天还坚持看新闻,做剪报,276本剪报都是为了记录我们国家的变化,每天看着这些内容我就高兴。”

  这就是一位中国老兵最朴素的幸福,一位满怀大爱的老者,一位历史的见证人,他要的不多,更享受从奉献中所得的快乐;他想得不多,只希望国家强盛,他便自豪。采访中,王贵庆老人始终是一副笑颜,从言语中便能感到他内心的满足。“拍照时我要把军装穿上,老伴儿把军帽给我,你也把眼镜戴上,显得精神!”当照相机快门按下的那一刻,我们看到的便是最美老兵此时的模样。(完)

[编辑:张少宣]
  • 中国新闻网1
  • 天津海河夜景流光溢彩吸引民众
  • 天津海河夜景流光溢彩吸引民众
  • 中国新闻周刊
中新专题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