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2-23122118、13132550786  投稿邮箱:zxstj2020@126.com
天津分社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2022天津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时间:2022-02-14 20:04:23 新闻热线:022-23122118 来源:天津日报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固

  天津市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的夯基之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积极推进共同富裕,以系统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固,呈现趋势向好、结构更优、动能转强、效益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3%,其中税收收入增长8.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5.8%,实现了增幅与质量“双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50.7%,“制造业立市”成效初步显现;城镇新增就业37.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完成年度任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和主动精神,统筹推动、有序对接,全力推进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积极成效。国家开发投资集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13家单位和我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石化、中海油等51家央企新设机构173家,通用集团机床装备总部等落户,引进中石化天津南港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等一批高质量项目,总投资1621亿元。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一期投入使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突破3000家。“轨道上的京津冀”提速发力。京津冀主要城市一小时交通圈进一步完善,京唐、京滨、津兴高铁加快建设,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塘承高速滨海新区段主体完工。京津通勤便利化12项措施全面落实,高铁天津南站至北京南站实现“预约+直刷”乘车模式,京津两市地铁App支付互认,同城化更加明显。重点领域合作实现更大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完成设立。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有力提升三地医疗服务便利化水平。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加力推进。“船边直提”“抵港直装”作业模式不断深化,海铁联运量突破100万标准箱,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成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获批建设,天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科技创新引领能力持续提升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人才发展实现新成就。新增两院院士4位。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2万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汇集全国顶级科学家和科研团队,打造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信创、合成生物学、现代中医药、细胞生态5个海河实验室,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天津版“国之重器”加快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显著。2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实验室条件下“从0到1”的突破,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等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推进。出台大学科技园建设指导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认定4家高水平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130余家,转化科技成果60余项。科技型企业“底盘”不断壮大。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9000家。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开展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纯太阳能车等项目通过“揭榜挂帅”模式成功实施,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300亿元。政府引导投资科技型企业219家,带动投融资81亿元。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全面实施“链长制”,强化串链补链强链,着力提升产业链发展能级和制造业竞争力。重点产业链加速提质。大力实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骨干作用突出,产业链薄弱环节加速补齐,产业联盟带动作用有效发挥,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链园结合”加快推进。“细胞谷”“北方声谷”等加快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试点区成功获批,现代中药创新中心成为首个部市共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项目投资持续增长。围绕12条产业链新增1159个项目,完成投资超过1200亿元。“两化”搬迁、中沙聚碳酸酯等项目竣工投产,首装空客A350及空客A320机身系统装配项目交付使用,国家电网“1001工程”全面竣工,中环半导体智慧工厂三期等项目开工建设,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等项目加快推进。数字赋能提速加力。实施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出台数字经济“1+3”行动方案,打造“津产发”数字经济综合应用平台和41个应用场景。成功举办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

  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坚持系统构建与难点突破并重、防范风险与做强实力并举、先行引领与补齐短板并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受理实现全覆盖,办理“证照分离”改革涉企经营许可事项13.1万件,建成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城市综合信用排名稳居全国前列。全面开展转供电不合理加价问题专项整治,整改后每年可为终端用户节省电费7.7亿元。坚决落实国家和我市减税降费各项举措,为企业减负超过300亿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6.8万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持续深化。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制定实施债务化解“1+4”方案,稳步推进债务化解。财政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明显。出台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实行市和区收入共同增长、支持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机制,财政治理能力和政策效能稳步提升。国企提质增效推进机制不断创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在国家中期评估中获评A级,开展公共服务领域成本规制改革,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处置“僵尸企业”和低效无效企业367户。完成物产集团司法重整,天房集团、市政建设集团加快改革。市管企业实现净利润增长25.5%。消费赋能引领作用显著提升。获批率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出海河国际消费季、汽车促销等举措,以佛罗伦萨小镇、V1汽车世界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商圈拓展升级。金融创新不断深化。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工作,商业保理公司资产总额、发放保理融资款余额居全国第一。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工平台租赁和处置业务规模占全国总量80%以上。6家企业挂牌上市。

  开放合作新高地加快构筑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自贸试验区引领开放作用持续增强。发挥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实现与滨海高新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明显。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累计建成“鲁班工坊”20个。天津港中蒙俄经济走廊集装箱多式联运项目,成为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外贸外资增势良好。出台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进外贸创新发展政策措施,进出口整体通关时效位于全国前列,外贸进出口总额8567亿元,增长16.3%,进出口额创历史新高,实际直接利用外资超50亿美元,实现较快增长。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获国务院批准。合作交流持续深化。实际利用内资3378.2亿元,增长15.5%。天津茱莉亚学院落成启用。成功举办首届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全国糖酒会、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等活动。推进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

  乡村振兴全面升级加力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提高农业供给质量,积极改善农村环境,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现代都市型农业持续优化。建成高标准农田27.1万亩,新增设施农业20万亩。“津农精品”品牌达到187个,“菜篮子”重要农产品自给率继续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水稻等优势种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农村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提升改造农村公路300公里、农村困难群众危房1000余户,第二批15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启动建设。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坚持“城市生命体有机体”理念,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精细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加快国家会展中心经济片区、综合交通体系、“设计之都”核心区等专项规划编制。以“四本预算”机制深化储备土地类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土地资源全方位管控力度不断提升。地铁建设提速推进,滨海新区Z2线开工建设,4号线南段、6号线二期建成通车。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3万个,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累计建成5G基站4万个,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有效应对汛期强降雨挑战,全市安全度汛。超7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开工。坚决有力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多渠道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来源,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入推进。坚持“五控”治气,完成87台锅炉改燃并网或深度治理,天津港国Ⅴ及以上集疏港车辆占比达到80%。坚持“四措”治水,新建5座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坚持“三招”治海,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坚持“两控”治土,农用地、建设用地保持安全利用。建成一批垃圾处理、危废处置设施。出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生态保护修复升级加力。“871”重大生态工程稳步推进,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以上,成规模生态区近300平方公里。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和北大港、于桥水库扩容前期工作加快推进。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改善20.4%,优良天数264天、增加25天,12条入海河流水质总体达到Ⅳ类以上,让市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城市绿色发展成果。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民心工程,办成了一批务实暖心的好事实事。就业和收入质量水平继续提高。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开发1.4万个政策性岗位,用真情实招促进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好就业、就好业”。推出24条居民增收措施,促进群众收入协调增长。社会保障成效不断提升。190万人次老年人享受助餐服务,新建养老机构24家、照料中心100个,新增养老床位4055张,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试点达到70个,河西区多管齐下着力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在社区里巷持续推行“早看窗帘晚看灯”等特殊群体日常探望关爱模式。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进一步提高,大力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有效减轻群众负担。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达到263个。群众生活休闲环境持续改善。建成社区健身园300个、多功能运动场30个,梅江公园(二期)等公园建成开园。新建提升16个标准化菜市场,新建品牌连锁便利店168个,群众生活更加便捷。提前和延后供暖提质增效,已在我市成为一项长效制度。多渠道、多举措稳定电力生产,全力以赴保障能源电力平稳有序供应。教育现代化优质化深化发展。新增中小学学位5.9万个,提升改造学校体育运动场馆52.2万平方米,配置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91万台。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我市与教育部共建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成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明显,52个学科入选市级“顶尖学科培育计划”。社会事业公益性普惠性进一步增强。启动实施妇女儿童健康提升计划,覆盖320.4万人次。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协和天津医院一期主体封顶,空港医大总医院二期开工建设,筹建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取得实质性进展,14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市体育健儿在东京奥运会和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创造境外参加奥运会、市外参加全运会最好成绩。20项民心工程成效显著,群众满意率超过90%。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治理安全隐患,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有效保障。平安天津建设深入推进,网络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消防等工作持续加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始终把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时刻保持热备灵敏状态,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政府工作人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持续提升。狠抓中央巡视、国务院大督查、审计等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8件,制定政府规章6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二、全力做好2022年重点工作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化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线、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十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把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成效中,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全力拓展协同发展广度深度,进一步增创发展新优势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坚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政治之责、发展之要,围绕“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在同城化差异化发展中增进协同、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加快把战略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高标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强项目、平台、政策、机制等前端统筹,持续深化部市、院市、校市、企市合作,加快推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高水平承接平台建设,精准对接引进优质项目资源。

  高水平构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全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建成京唐高铁、京滨高铁宝坻至北辰段,加快津兴高铁、津静线市域(郊)铁路建设,推进津潍铁路前期工作。强化与北京高密度路网对接,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塘承高速滨海新区段建成通车。加速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提升港口能级,推进天津港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规划建设。全面推进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高质量深化重点领域协同融合。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坚持北京研发与天津转化融合发展,培育生物医药、汽车等上下游协同的区域产业链。提升公共卫生、教育、社保、养老等协作水平。深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协同治理。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对发展的引领力支撑力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倒逼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系统,全力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

  壮大战略科技力量。支持推动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承担更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高标准推动海河实验室建设运行,围绕国家战略和我市重点产业创新需求,努力创造“从0到1”的原创成果,全力推进“从1到N”的产业化应用。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强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探索成立科技成果概念验证资金、天使母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全面提升大学科技园建设水平,新增3—5家市级大学科技园。升级加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全年新引进各类人才10万人,努力让天津成为天下英才心生向往、近悦远来的“强磁场”。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主要由市场决定的科技项目遴选机制,完善“揭榜挂帅”“里程碑”等新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进一步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持续深化制造业立市战略,不断提升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充分激活迭代制造业基因,瞄准重点产业链“攻城拔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和韧性,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链。深入推进信创、生物医药等12条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强力推进链上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建设,支持链上骨干企业上市。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持续强化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1万家。

  加快高水平优质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中石化天津南港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两化”搬迁二期产业链项目、空客A321等一批项目建设,加快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

  推动数字赋能转型发展。深入实施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统筹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坚持应用引领,打造一批应用示范场景,推动数据更好互联互通。深入实施数字经济“1+3”行动,发挥“津产发”产业智慧中枢作用,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积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力提高城市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坚持把消费提质扩容作为扩大内需、引领增长的重要引擎,聚焦“国际”、紧扣“消费”、突出“中心”,努力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全球消费资源聚集地、全国消费者向往地,不断推进消费国际化、综合化、区域化、智能化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化地标商圈。构建国际消费核心承载区,推动“一区一中心”建设,塑造高标识度、高显示度城市“符号”,提升“近代百年看天津”城市品牌国际影响力。以文、体、游、娱联动打响海河亲水消费名片,建设消费集聚区和多功能码头服务区。培育文化中心文娱商旅融合发展标志区,促进消费特色主题商圈多元化发展。

  加力培育特色化消费场景。办好海河国际消费季,培育首发经济,构建引领时尚潮流生态链。提升数字消费,发展一批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数字消费新业态。拓展康养消费,发力“银发经济”,引导民宿消费,提质夜间消费。

  着力构建区域化商贸中心。提升国际品牌聚集度,吸引国际品牌在津设立旗舰店、体验店,加快中国(天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创建国际水准消费环境,发展免退税购物。培育面向全球本土品牌,推动优势产品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推进会展经济片区建设,确保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二期展馆区投入使用。制定实施建设区域商贸中心城市行动方案,努力打造北方最大的商品贸易基地。

  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全方位集聚优质资源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坚持以改革促进高水平开放、以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充分发挥“两个扇面”枢纽作用,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创造更多应用场景、更优开放平台,更好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要素聚集。

  积极构筑开放新优势。把握RCEP重要机遇,积极培育离岸贸易与离岸金融等特色产业生态,打造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合作,深化“鲁班工坊”建设。加快数字、中医药、文化等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高水平举办世界智能大会等活动。发挥天津音乐学院茱莉亚研究院和天津茱莉亚学院在中美人文交流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

  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继续支持外资经济板块做大做强,吸引外资企业增资扩能。深化“民营经济19条”等政策落实,着力引进民营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支持民企参与国企混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出台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具体措施,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标准化,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国企市场化改革,“一企一策”推动市管国企创新转型、提质增效。完善财政支持区域发展政策体系,实行市和区收入共同增长正向激励。开展闲置资产专项整治。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营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良好环境。积极争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数字人民币试点。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动“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等领域重大工程开工建设,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对重点央企、知名民企、龙头企业以及优质外资企业的招商力度,着力引进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强化“一带一路”沿线、RCEP成员国投资引导。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交通、物流、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新风貌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聚焦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高水平推进“三美四乡”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乡村振兴格局。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城乡统筹规划制度,系统安排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城镇建设等空间布局。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助力受援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现代都市型农业提质增效。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守耕地保护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42.8万亩、蔬菜播种面积达到75万亩以上,增强“菜篮子”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高起点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小站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持续壮大“津农精品”规模。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完善乡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加快美丽乡村示范路创建。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推广实施“管网+污水处理站”和真空负压式污水处理模式。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建成15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全面提升现代宜居城市品质,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集约发展的鲜明导向,着力优化绿色空间和生态产品供给,注重城市精明增长,以更大力度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让天津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美。

  着力强化城市规划引领。加大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力度,深入落实储备土地类项目全生命周期“四本预算”管理,以“零容忍”态度遏制新增乱占耕地建房等违法行为,推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开发再利用。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利用,保留文化味、烟火气。

  加快构建“双城”发展格局。精心打造紧凑活力“津城”,精准绘制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图谱,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创新宜居“滨城”,实施北大医学院滨海医院改扩建工程,推进中心妇产科医院滨海院区建设。加大滨海新区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力度,充分联动国家海洋博物馆等文旅资源,建设亲海生活岸线。

  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出行环境。稳妥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供热旧管网和503公里燃气管网改造,实施中心城区内涝和积水片治理。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市场体系,分区施策更好满足群众合理购房需求。大力推动地铁在建线路建设,建成开通10号线一期,加快B1、Z2、Z4线建设,进一步提升“津城”“滨城”双城间通达效率。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电力“双碳”先行示范区建设。巩固多气源格局,保障天然气资源安全稳定供应。完善碳市场交易管理,推动企业低碳发展。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化建造。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1+3+8”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入海河流、近岸海域、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坚决防止新增土壤、地下水污染,扎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大力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分级管控,推进湿地自然保护区“1+4”规划实施,持续推动七里海、大黄堡、北大港、团泊湿地保护和生态移民等重点工程,深化“蓝色海湾”工程,不断巩固海洋生态修复成果。

  切实构筑安全防线。高质量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等领域专项整治。做好防汛及防御超标洪水准备,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天津。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把改善民生作为应尽之责,顺应民心期盼、办好民生实事,精心组织实施20项民心工程,切实增强为民服务的预见性、系统性、精准性、普惠性,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启动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应用,加大服务型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

  织密多层次社会保障网。适时调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继续提高居民医保门诊报销待遇,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开展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开展失能家庭成员照护培训,深化农村地区老年人助餐服务试点,新增机构和社区养老床位5000张、家庭养老床位1000张,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管好用好“退役军人之家”,坚持思想引领、帮扶解困、矛盾化解一体推进。

  办好高质量教育。深入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新增学位3.3万个。巩固“双减”成果,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加快市、区两级劳动教育基地建设,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强化“品牌高中”建设,增加市内六区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深化“1+X”证书制度和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持续推动49个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特色学科群建设。

  强化医疗卫生供给。加快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建设,协和天津医院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胸科医院原址改扩建工程。推进天津中医名医堂建设,促进中医药协同发展。持续深化医改,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照护负担。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精准精细落实防控措施,稳妥推进疫苗接种,切实织密织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网。

  发展文化、旅游和体育事业。落实全域创建文明城市三年行动,加快打造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海河文化旅游带。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进“排球之城”“运动之都”建设,办好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和第二届社区运动会,新建一批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体育场地设施。

  三、努力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水平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做到知行合一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持续提升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在做到心有“国之大者”、行为“国之大者”中,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持续深入强法治,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实施法治天津建设规划和天津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打造法治建设先行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切实做好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广泛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坚持不懈转作风,切实做到风清气正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廉政建设,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违纪违规行为。坚持真过紧日子,持续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

  强化责任抓落实,切实做到务实高效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大力弘扬“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实干精神,坚决纠正满足于会议开了、文件发了,对是否落实不用心的问题;坚决纠正报喜不报忧,用华丽外表掩盖矛盾隐患的问题;坚决纠正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让基层疲于应付的问题;坚决纠正不担当不作为、简单化乱作为,特别是纠正既不担责干事又对别人评头论足的问题。全市政府系统要狠抓落实的“后半篇文章”和“最后一公里”,形成以实干论业绩、以实效定奖惩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

  打赢疫情防控关键之役

  市长廖国勋在报告中说,2022年1月8日以来,奥密克戎病毒引发的本土疫情袭击津门,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落实于具体行动,采取最果断、最严格、最有力的措施,迅即投入到与病毒搏斗、与时间赛跑的抗疫斗争中,全市各界团结协作、汇智聚力,在最短时间打赢津南区疫情防控关键之役,紧凑高效完成1400万人口超大城市四次全员筛查任务,坚决打好打赢河北区等疫情防控阻击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群众欢度春节工作。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和广大志愿者勇敢应战、逆行出征、不眠不休,特别感谢全体市民理解包容、倾力支持、密切配合。全市人民在抗疫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乐观豁达、热情朴实、守望相助的良好风貌,生动展示了我们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抗疫斗争让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家国一体、万民同心的强烈情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巨大力量。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要求,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制造业立市战略不动摇,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坚信,通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编辑:杨子炀]
  • 中国新闻网1
  • 天津海河夜景流光溢彩吸引民众
  • 天津海河夜景流光溢彩吸引民众
  • 中国新闻周刊
中新专题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