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水文章” 让河湖长治久清

2020年,北辰区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的指导意见》及市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全面见效。在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北辰区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区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2.25%,同比上升13.78个百分点;水体优良比例为50%,同比上升8.4个百分点。
增强使命强化担当
形成高位推动格局
北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调整结构,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开展区域内河湖治理,主动将贯彻落实河(湖)长制、改善境域内水生态环境融入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全过程来抓,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组织召开2020年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全区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河(湖)长制各项工作,为河(湖)长制工作明确思路、确定重点;为解决河湖水环境突出问题,区级总河(湖)长多次进行现场督察巡河,现场“把脉问诊”,协调解决难题,督促工作快速有序推进,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宜居乐业的农村水环境。
压实责任完善制度
提升河湖管理水平
压实考核问责体系,落实执行双总河(湖)长制度;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月考核内容,增加黑臭水体治理等重点工作考核项;加大通报和追责力度,不定期对街镇进行监督检查、明查暗访,建立暗查暗访日报制度。完善协调联动体系,协商解决涉及上下游、左右岸的水环境问题,与武清、西青签定联防联治协议,有力推动上游治污力度;与东丽、宁河等区对接,加强跨界河道联合执法力度,有效改善共治水域。
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全区聘请16名“民间河(湖)长”,引导和推动社会企业、志愿团体及志愿者参与到河湖治理管护中来。深入开展河(湖)长制宣传,提升百姓对河(湖)长制工作的了解,形成人人参与保护河流湖泊的强大合力。完成2条市级最美河湖创建,助力推选4名市级优秀河(湖)长。
聚焦重点工作任务
推进工作走深走实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完成全区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中名录库的创建和补录工作。建立“北辰区基坑计量管理系统”。利用市局北水南调、海河复线补水向二级河道调水8517万立方米,利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3262万立方米。双青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管线晨兴力克段建成通水,光大兴辰垃圾焚烧厂再生水管网完成建设。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作,完成各类普通机井封填456眼,压采地下水527万立方米。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和企事业单位水源转换工程,铺设供水主干管网86.5公里,配水管网769.9公里,供水加压站33座,累计投资8.2亿元。全区27个规划保留村实现通水,惠及6.76万村民;2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具备通水条件。
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双青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全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到37万吨/每日。完成15.4公里新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全区4座污水处理厂,全年共处理污水量为4975万吨。采取PPP模式实施16个村污水管网建设。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8座,实现规划保留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区村庄污水无直排。完成环外医院、学校、保留工业聚集区共29处混接点改造。
积极开展水环境治理,按照“区指导、镇推动、村落实”原则,进行黑臭水体治理。开展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16人次,检查企业172家;实施水生态修复,全年在永定新河共投放白鲢、花鲢、鲫鱼苗种47万尾,保护渔业资源。实施北辰区西部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配合流域公司实施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
加强水环境执法监管,落实取排水备案制度,水质达标排放率100%。对涉水企业开展日常执法检查98家次,取水监测61次;开展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提前完成区管河湖(9条二级河道和2个水库)蓝线、管理范围和界桩埋设工作,为实现河湖岸线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防洪除涝安全建设,加快推进积水片区改造,持续提升城区排水能力,制定下发《天津市北辰区防汛预案》,修订超标洪水防御等19项预案;采取多种形式储备防汛物资;组建5支防汛抢险专业队伍;组织开展易积水片区、堤防及水库和永定河泛区等防汛抢险培训和演练。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20年实施诗雅苑、江铜华北等项目,达到海绵城市占建成区面积20%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