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地区主义力作《牛津比较地区主义手册》首发
中新网天津新闻11月13日电 近日,在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和四川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研讨会上,发布了《牛津比较地区主义手册》中文版。这次研讨会以“大变局背景下的跨大西洋暨比较地区主义”为主题,为探讨跨大西洋地区的变化和比较地区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图为《牛津比较地区主义手册》书封。天津人民出版社供图。
在发行仪式上,本书主编塔尼娅·A。博泽尔和托马斯·里塞对本书英文版的研究主题、逻辑结构、核心内容,以及比较地区主义研究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具体介绍。
本书反映着国际学术界关于“比较地区主义”的研究新取向和新议程,是一本当代地区主义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和优秀学术指南。针对国际学术界近年有关“地区主义、地区化和地区治理”的学术争论和研究进展,本书做出了系统、全面、权威的解读和批判性梳理,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具体内容包括:有关地区合作、一体化及其扩散的理论解释综述,世界七大地区(北美和跨大西洋、拉丁美洲、欧洲、欧亚、亚洲、中东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区秩序研究进展,地区治理八大议题领域(安全、贸易、货币金融、发展、社会性别、环境、移民和民权)的研究进展,以及围绕重要的跨地区比较问题(地区制度设计、地区争端解决、地区认同与共同体、地区制度合法性、地区间和跨地区主义)的研究进展。
本书既可供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比较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学和区域国别学等专业领域的学者和学生使用,也可供广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以及相关政策研究者参考。
本书译者耿协峰教授从比较地区主义的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研究视野与理论路径、研究方法与议题领域,以及比较地区主义面临的方法论挑战与研究缺口等方面,对本书的翻译出版情况作了进一步解释说明。
该书的出版将大力推动比较地区主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从而将中国的地区主义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并助力中国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为中国学者做出更多具有原创性贡献的学术成果提供激励。(完)